Chi-Wen Gallery at LOOP Fair Barcelona 2023 巴塞隆納國際錄像藝術博覽會
王俊傑 & 鄭淑麗
2023 年 11 月 21 日 – 23 日
展覽現場
展出作品




Chi-Wen Gallery at LOOP Fair Barcelona 2023 巴塞隆納國際錄像藝術博覽會
參展藝術家|王俊傑 & 鄭淑麗
地點 |巴塞隆納艾瑪納克飯店 Almanac Barcelona
Gran Via de les Corts Catalanes, 619-621
LOOP FAIR 2023
展覽日期|2023 年 11 月 21 日至 11 月 23 日
預展|2022 年 11 月 21 日 12:00-19:00(憑邀請函)
展覽開幕|2023 年 11 月 21 日 19:00 – 20:30
公眾開放時間|2023 年 11 月 22 日至 11 月 23 日 16:00-20:30
LOOP Barcelona 官方網站|http://loop-barcelona.com
LOOP VIRTUAL 2023
LOOP Fair Online
預展|2023 年 11 月 6 日 至 11 月 20 日
公眾開放時間|2023 年 11 月 21 日 至 11 月 30 日
LOOP VIRTUAL 連結|https://virtual.loop-barcelona.com
本計劃由文化部贊助
Chi-Wen Gallery 受邀參展 LOOP Fair Barceloona 2023 巴塞隆納國際錄像藝術博覽會。今年畫廊將推介台灣錄像藝術家王俊傑,鄭淑麗作品《歷史如何成為傷口》(1989)。
LOOP Fair Barcelona 2023 巴塞隆納國際錄像藝術博覽將在11月21日於艾瑪納克飯店舉行專家預展與正式開幕,展期自11月21日至11月23日。LOOP VIRTUAL 是博覽會3D虛擬展間線上版,預展時間自11月6日至11月20日, 並於11月21日至 11月 30日對外開放。
參展作品介紹
王俊傑 & 鄭淑麗 | 歷史如何成為傷口 | 彩色有聲 | 28 分 20 秒 | 1989
大眾文化的權威建立在民眾對它的信賴上。而這個權威合法性其實是隻紙老虎。深入調查媒體企業結構並對其內容做批判性的分析,是朝向民主,重新規範資訊秩序的必要步驟。
1989年,台灣已經解嚴一年多有餘,作者以採訪三位逆光剪影的媒體人作為主線,討論台灣媒體在六四天安門事件的政治態度。片中大量運用報紙頭條及三台新聞報導,引述台灣媒體在1989年天安門事件中,不斷強調中央電視台如何扭曲天安門事件,說學生是歹徒,說廣場上無一人死亡。但另一方面,在1988年520事件時,三台亦叱喝農⺠為暴⺠、不法份子。作者利用交叉平行剪接,兩地的官方說法一來一往,做了清楚的對照。報導把觀眾導向反共,而非推向⺠主,流行歌曲、連續劇亦加深渲染情緒,使觀眾激動,卻沒有深入的報導天安門學運的前因後果,煽起整個台灣的反共情緒,駝鳥心態避免人⺠對台灣⺠主現況的質疑。作者在片中雖無任何旁白,但在看似說明性文字所隱含的意義,作者的觀點已充分流露出來。八○、九○年代媒體的報導,在520事件,我們看不到當年農⺠的心聲,在天安門事件,我們既無能為力卻又隔海起舞。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台灣媒體何以依然如此墮落,如此令人痛心疾首!
參展藝術家介紹 | 王俊傑 &鄭淑麗
王俊傑 1963 年生於臺灣臺北,現居住、工作和創作於臺北。
王俊傑 1996 年畢業於德國國⽴柏林藝術學院 (HdK Berlin),獲卓越藝術家最高⽂憑 (Meisterschule),為臺灣少數知名新媒體藝術家兼策展人。歷年重要展出包括: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Arts West Gallery「殘像: 中港台新媒體藝術 (2023)、巡迴展新加坡國家美術館(2019)、韓國果川國立現代美術館(2019)及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2018)「Awakenings: Art in Society in Asia 1960s-1990s」;臺灣臺北當代藝術館「不只是歷史文件:港台錄像對話1980-90s」(2018);臺灣臺北當代藝術館個展「若絲計畫:冷漠的賽拉薇」(2015);德國柏林跨媒體藝術節「 分裂臺灣2.0」(2014);中國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杜象與/或/在中國」(2013);法國巴黎西帖國際藝術中心「單子主義」(2011);台北雙年展(1998、2000);巡迴展美國紐約P.S.1當代藝術中心、美國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Inside Out: New Chinese Arts」(1998);奧地利維也納分離主義藝術中心、美國紐約P.S.1 當代藝術中心巡迴展「移動中的城市」(1997);同年參加義大利第 47 屆威尼斯雙年展、南非約翰盧森堡雙年展等。
王俊傑於2009年以錄像裝置作品《⼤衛天堂》獲得第七屆台新藝術獎年度視覺藝術獎。2002年受⽇本福岡亞洲美術館邀請製作公共錄像裝置作品《雙城記》,並於同年獲日本 NHK 電視台製作三⼗分鐘紀錄特輯於「亞洲名⼈錄」(Asian Who’s Who) 在全球頻道播映。2000年獲⽇本著名美術雜誌「美術手帖」推選為「最受注目的100位藝術家之一」。1995年以錄像裝置作品《⼗三日⽺肉⼩饅頭》獲德國「柏林電視塔藝術獎」。
鄭淑麗 1954 年生於臺灣,定居於紐約市二十年,現居巴黎。
鄭淑麗是藝術家暨電影導演,使用各種藝術媒材和電影格式創作,包括裝置藝術、表演、網路藝術、公共藝 術、影像裝置、劇情片和行動網路劇等。她的藝術追求一種穿越社會、地理、政治與經濟結構疆界的想像與慾望,重新定義性別、角色、機制等。鄭淑麗身為網路藝術先驅,她創作的《布蘭登》(BRANDON, 1998-1999) 為首件由美國紐約古根漢美術館委託製作及納入館藏的網路藝術作品。在他的網路裝置藝術作品中,經常運用電子互動設備建構大眾可參與的開放式網絡,例如《保齡球館》(Bowling Alley/1995/美國沃克藝術中心) 與《寶貝愛》 (Baby Love / 2015 / 巴黎東京宮) 等 ; 多人參與式網路演出,例如《移動森林》(Moving Forest / 2008 / 柏林數位藝術節) 與《UKI》(2009-2016),以集體即興模式實現了逾越激進的情節 ; 她在電影場景和藝術作品的想像中描繪科幻敘事,打造她個人的新酷兒電影科幻類型,稱之為「生態網路恐慌症」(eco-cybernoia) ,例如 《活色生殺》 (FRESH KILL / 1994) ;「科幻數位龐克」(sci-fi cyberpunk),例如《IKU》(2000) ;「科幻加密龐克」 (scifi cypherpunk),例如《體液 Ø 》(Fluidø / 2017)。從上世紀 90 年代活躍於網路空間進行創作,鄭淑麗現則退居到「後網路崩毀」(post-netcrash) 情境中、人體內「生物網」(BioNet) 地帶,在當前系列作品中 呈現了病毒愛與生物駭 (viral love biohack)。
畫廊簡介
Chi-Wen Gallery 由黃其玟於2004年在台北成立同名畫廊,Chi-Wen Gallery 自開幕以來即以錄像藝術聞名,聲名遠播全球,為臺灣早期致力新媒體發展的主要畫廊之一。黃其玟挖掘並支持多位定期參展於大型藝術機構,雙年展及藝術博覽會的當代藝術家,是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紐約&倫敦斐列茲藝術博覽會 及LOOP巴塞隆納國際錄像藝術博覽會參展畫廊。
畫廊成立至今合作過多位重要當代藝術家,包括: 張照堂、陳界仁、袁廣鳴、王俊傑、吳天章、姚瑞中、洪東錄、彭弘智、崔廣宇、劉肇興、張立人、許家維、胡鈞荃、余政達、林人中、Su Misu、李傑、陶輝、李然、單慧乾、加藤 翼、Chim↑Pom、Bruce Yonemoto and Eder Santos 等。
黃其玟並於2020年創立 Chi-Wen Productions,專注於錄像藝術的電影化製作,「 A Dream of Wholeness in Parts 」是 Chi-Wen Productions 攜手旅英加拿大藝術家單慧乾 (Sin Wai Kin) 首部製作的影片,作品獲邀英國藝術展巡迴展 (British Art Show 9, 2021-2022) ,倫敦影展 (2021) ,藝術家及作品並獲得2022年英國泰德美術館 「透納獎」提名。
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