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apsody Unchained TW

Rhapsody Unchained

陶輝、余政達、布魯斯‧米本

2022 年 12 月 17 日 – 2023 年 1 月 20 日

展覽現場

展出作品

Tao Hui (陶輝), Being Wild (奔放), 2021
Yu Cheng-Ta (余政達), Ode to the Taipei Biennial (台北雙年展之歌), 2016
Bruce Yonemoto, The First Karaoke: ENKA!, 2016

 

Rhapsody Unchained

參展藝術家:陶輝、余政達、布魯斯・米本
展期:2022 年 12 月 17 日至 2023 年 1 月 20 日
開幕:2022 年 12 月 17  日下午 3:00 – 6:00

Special thanks to the artists and galleries who have provided the works and supported the exhibition.


「Rhapsody Unchained」 一展邀請中日台三位藝術家 —— 陶輝、布魯斯・米本(Bruce Yonemoto)和余政達,展出作品以歌曲作為媒介來傳達藝術家在不同時代個人對自身所處政治地緣環境與文化歷史的情感演繹。


陶輝,《奔放》,2021

在《奔放》中,一位年輕女性扮演了故事主人公及敘述者的角色,踩著輪滑鞋在大學城、舊紙廠、影視城及中央商業區等多個不同場址中徜徉。主人公在空蕩的街道上唱起1980年代台灣歌手邰肇玫及王海玲的歌,將歌詞與關於當下環境的敘述編織合一,以陶輝的標誌性風格直接面向觀者講述了抒發了自由而惆悵的情感經驗。

輪滑運動在中國大陸同樣興起於1980年代,在1989年杭州成功舉辦第三屆亞洲輪滑錦標賽後變得更加普及。因邰肇玫曲目而得名的《奔放》中出現了許多當下影視劇中經常出現的場景,以輪滑隱喻當下時代的速度。渺小、被邊緣化了的個體可以用自己的身體測量城市的尺度,用自身的運動衡量經濟的節奏,並摸索著如何打破它的束縛。陶輝:「在我的記憶里,溜冰永遠是一種特別有希望的運動。如果你的速度夠快,就會覺得自己達到了某一種境界,看到你平時看不到的未知的東西,那種感覺就像超越了時間。」《奔放》的女性主人公直接面向鏡頭訴說、歌唱,在影片結尾處突然崩潰,喊出謎一般的詞語「yasimola」。帶有神經質的真誠情緒既回顧了過去兩年時間內後全球化社會的巨變,又指示了時間與速度的變化:在跌倒之時,被超越了的時間終於追了上來,把人擲回關懷即是苦難的現實之中去。


余政達,《台北雙年展之歌》, 2016

「雙年展」永遠存在著在地發聲與國際定位雙重的問題,它是一個不可缺席的舞臺,相反地也可能是一個揮之不去的包袱,二十年來的臺北雙年展努力引介臺灣當代藝術,尋找著國際接軌的可能。回顧這段歷史,將1996年臺北雙年展視為一個起點,將當時的雙年展宣言改編成唱誦的歌詞,譜寫成一首「A capella (無伴奏合唱)」的曲目,參照當時六位男性策展人的結構,邀請分成高、中、低音三部的六位專業歌者,在極富現代性的臺北市立美術館建築大廳中演唱。A capella (無伴奏合唱)是十五和十六世紀常見的教堂音樂,到19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再興,以純人聲多部和唱來創造洗滌人心的音樂形式。錄像中六人靠著指揮的節拍來統合多重的口腔發聲與話語,隨著持續行進的樂譜與交織的音符,悠揚的合聲在挑高的建築空間中折射出如宣言所描述的「臺灣藝術主體性」,隨著曲目最後兩個音符的完結,看見的仍是在國際潮流下,臺灣政治情境的自我幻見。


布魯斯‧ 米本,《The First Karaoke: ENKA!》,2016

日本曾以「演歌」這樣的音樂類型,讓大眾可以對政治產生概念,進而轉化為對政治的影響力,日裔美國藝術家布魯斯・米本重新恢復演歌的政治指涉,讓日本與台灣藝術家為受歡迎的演歌旋律寫下當代歌詞並演唱。

新的「演歌」探討建構臺灣與日本文化的各樣社會影響,藝術家參照《美國偶像》、《美國好聲音》等國際音樂實境秀,邀請年輕歌手重新演繹早前流行歌曲,讓這些歌曲與新世代產生連結,使當代藝術家得以透過社群媒體向世界喊話,智慧型手機和YouTube讓地方新聞超越區域疆界,地方新聞有機會登上國際視聽媒體。作為日裔美籍藝術家,布魯斯‧米本對臺灣和日本的庶民思維感同深受,認可社會影響因素交互作用,企圖反映當前或未來亞洲對世界文化與藝術可能造成的衝擊。布魯斯‧米本新的錄像作品「ENKA!」試著捕捉這種音樂形式最早的文化精髓,也就是演歌超越國界作為公民不服從的舞台,透過表演藝術和政治指涉的用詞探討當代議題,讓這個藝術計畫緊扣日本和臺灣當代議題。藝術家希冀新的演歌可以為社會帶來啟發,最終推動想要的社會轉型。

新聞稿

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