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思

麻思

劉肇興
2014年4月19日 – 5月24日

展覽現場

Chi-Wen Gallery 於四月推出旅美錄像藝術家劉肇興個展《麻思》(Sonnet 27, 2014),一件科學與藝術跨領域合作的成果,概念來自藝術家對大麻物質影響腦部活動的想像。透過四頻道錄像裝置以 5120 x 800 超高解析影像,模擬人類與大麻最原始的聯結。

藝術家創作自述
文/ 劉肇興

人的軀體在汪洋丘壑間顯得是這麼的渺小,但我們的心靈活動卻似有無限潛力縱橫古今,窮遊萬里。也許正是因為這種能力和渴望,自古以來人們經歷了各種精神引導儀式—從純粹的冥想静坐,斷食苦行,到酒精藥物的使用。那些遙遠、未知、神秘、記憶中的影像,似乎可以由此接引召喚。大麻這個充滿爭議的植物,在人類文化裡有著長遠的歷史,《神農本草經》指它「多食令人見鬼而狂走……久服通神明輕身」,古印度大麻被廣泛運用在宗教節日當中,並被看成是長生不老和力量的象徵,舊約記載的希伯來文化中,大麻是聖油當中的一種重要的組成部分,另有史家懷疑,早期基督徒和穆斯林蘇菲派都使用過大麻。

在我對大麻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引領我進入這個題材的,卻是與一個科學家的對話。Alex Straiker 是美國印地安那大學的腦神經研究教授,我們在一個跨領域創作計畫中認識,他告訴我其實我們的大腦從出生就開始製造類似大麻的化學物質 (Endocannabinoids 內源性大麻素)。最新的研究顯示,這些化學物質比大麻還要強烈,但因為長期在人體中,我們感覺不到它們的「效果」,這些化學物質連結上大腦內受體(receptor),在認知機能上對學習、記憶、和情緒控制有重要的影響。 Alex話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們發現在研究室裡培養出沒有這種內受體的老鼠(也就是不受大麻或內源性大麻影響的實驗鼠),當正常老鼠逐漸忘卻被電擊的痛苦經驗時,這些老鼠永遠記得受到電擊的地點,看似聰明,牠們的精神狀況其實是等同人類的重大創傷後遺症。

我像在洞穴中覷見一絲光亮,原來「遺忘」也是一種認知和自我保護的能力;原來神智清明的狀態,也許需要透過糢糊部份記憶來達成。也許人類最早使用大麻的動機,不是出於享樂,而是一種生物本能,也許在大麻最受人知的生理止痛效果外,它可能也對精神方面有某程度的療效。在20世紀的藥物濫用和農業、醫療政治的複雜背景下,大麻的定位正在全世界受到爭議。我無力妄下斷語,只是強烈好奇,在沒有律法、道德、甚至宗教規範之前,原始人類和大麻的接觸是怎樣的光景。他們覺得這是魔法還是與神祇的溝通?覺得驚懼恐慌還是被授與神力?他們以此療傷止痛還是狂歡作樂?我無從得知,只能用想像探索潛意識深處的遠古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