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維

許家維

White Building - Kong Nay, 2016
White Building - Rooftop, 2016
White Building - Sva Pul, 2016
White Building - Sisters, 2016
 

許家維1983年生於臺灣臺中,現居住、工作和創作於臺北。

許家維對於亞洲冷戰時期被遺忘的歷史有著濃厚的研究興趣,作品發展出對於探究現實與幻象、歷史與當下間的敏銳知性,並透過建立鏡頭以外的事件,連結正規歷史描述所未及的人與地方的關係。他不斷的嘗試融合當代藝術與電影的語言去發展作品,並關注於如何透過影像創作介入現實,進而生產一種介於敘事世界與現實之間的異質敘事體。同時透過一種批判的態度,透過影像的能力,將場域帶到美術館外任何一個地方,作為影像創作在政治實踐上的可能。

近期重要展出包括:比利時布魯塞爾藝術博覽會「許家維個展—黑與白計劃」(2019);荷蘭國家電影資料館「A Tale of Hidden Histories」(2019);臺灣臺北MoNTUE北師美術館「熊貓、鹿、馬來貘與東印度公司—許家維個展」」(2019);澳洲當代藝術館雪梨雙年展「SUPERPOSITION」(2018);中國第12屆上海雙年展「禹步」(2018);韓國釜山雙年展「想像的邊界」(2018);韓國光州雙年展「和而不同」(2018);臺灣臺北鳳甲美術館個展「回莫村」(2016);中國上海OCAT「疆域 – 地緣的拓樸」(2017);韓國光州雙年展「河流 – 轉換中的生存之道/亞洲當代藝術連線 」(2016);臺灣第十屆臺北雙年展「當下檔案.未來系譜:雙年展新語」(2016);義大利第55屆威尼斯雙年展「這不是一座臺灣館」(2013);臺灣第八屆臺北雙年展「現代怪獸想像的死而復生」(2012);英國利物浦雙年展「台北,不可思議城:臺灣藝術家與都市形態學」(2012);法國巴黎龐畢度藝術中心、德國柏林世界文化之家、西班牙馬德里索菲亞美術館巡迴展「Rencontres Internationales Paris, Berlin, Madrid」(2011)等。

許家維於2014至2016年曾參與法國菲諾爾國立當代藝術工作室(Le Fresnoy – Studio national des arts contemporains)駐村計畫;2014年參與德國柏林貝塔寧藝術中心(Künstlerhaus Bethanien)駐村計畫;2011-2013年擔任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Taipei: Open-Contemporary Art Center)站長一職;2010年參與紐約The International Studion & Curationrial Program (ISCP)藝術家駐村計畫。


畫廊展覽

2019 年 6 月 1 日 至 7 月13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