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mmer of Discontent – 展出作品

Summer of Discontent

洪子健、陳瀅如、袁廣鳴、余政達
2019 年 8 月 24 日 – 9 月 21 日

展出作品

Yin-Ju Chen
Yin-Ju Chen & James T. Hong
Yuan Goang-Ming
Yuan Goang-Ming
Yu Cheng-Ta
Yu Cheng-Ta
Yu Cheng-Ta
 

Chi-Wen Gallery 將於 2019 年 8 月 24 日至 9 月 21 日展出四位台灣藝術家作品,聚焦當代台灣政治議題。部份展出作品將在 9 月 6 日至 8 日於羅馬國立二十一世紀藝術博物館亞洲電影節展出,包括陳瀅如作品《共登世界大同之境》、陳瀅如與洪子健作品《芻狗》與袁廣鳴作品《日常演習》。

陳瀅如的錄像作品《共登世界大同之境》試圖喚起在面對歷史循環和無法逃脫的事物之際,人們的幽閉和絕望感。這件作品提及的特定時刻是太空探險的1960年代,並同時涉及當時存在的帝國主義形式、意識形態的和極權統治的權力。作品的靈感來自漢娜.阿倫特(Hannah Arendt)對太空探險的分析,阿倫特認為太空探險是「世界異化」的一個形式,以及蔣介石的星座分析中關於他的領袖特質和獨裁性格的預言。為什麼許多朝著更美好的未來邁進的現代化努力,以及突破權力枷鎖的所有企圖,都在最後淪為它們所製造的神話的犧牲者?在此,我們在此踏上了「科學」和「集體夢境的畫面」之間、介於一個時代之知識和幻想之間的不穩定地帶。《共登世界大同之境》從視覺上思索權力、總體和極權主義的現代形式、大規模動員、效忠、氛圍式的和超自然的事物,在呈現上則運用了將外太空拍攝的畫面和戰爭、屈服於強權及效忠的畫面兩相並置的手法。

陳瀅如與洪子健作品《芻狗》取自西元前六世紀道德經的第五章:「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這部作品不僅是2008年台灣總統大選的真實寫照,同時也是對民主、操控和民族主義的審視沈思,台灣民主正在起步,總統大選期間「人民存在」成為無形的抽象群體,脫離固有的社會結構。

袁廣鳴作品《日常演習》以「萬安演習」為背景。自1978年開始,歷經1987年解嚴後,仍然持續每年實施至今。演習範圍涵蓋全台及外島,主要目的之一為降低空襲損害,同時也每年一次提醒著關於彼岸的威脅。不管是「日常中的戰爭」或是「戰爭的日常化」,對於台灣現在的年輕人而言,這猶如電影場景般的淨空城市,則為一個絕佳的自拍場景。作品主要在演習當日下午1:30-2:00的半小時間,以五架空拍機同時在台北市區五條主要道路中間的正上方、以直線略微俯瞰的鏡頭拍攝,畫面猶如掃描,像是一種監控式的凝視。車水馬龍的台北市區,防空警報響起時,瞬間成為空城,超現實般的奇觀卻來自於台灣的演習日常。這部作品於 8 月 1 日至 10 月 14 日在愛知三年展展出。

袁廣鳴作品《佔領第561小時》紀錄2014年台灣史上第一次學生佔領立法院長達585小時。立法院議場的場域在繪畫上來看為一個穩定的三角形構圖,猶如半個羅馬競技場,所有的焦點或透視的消失點聚集在前方的主席台及後面的國父遺像,遺像下標明著佔領時數。作品的聲音來自象徵一個國家永恆的歌曲—《國歌》,藝術家將它播放速度放慢一半,於是議場頓時轉變為教堂,瀰漫神聖且犧牲奉獻的氛圍;時間在過去、當下及未來,在豐盛、頹圮及虛空中往返滑行。

因為影像緩緩直線式的掃描無人的議場,觀者才得以╱被迫一一檢視在場卻又不屬於原本現場的東西,例如腳架上的攝影機、背包、外套、食物飲料、宣言旗幟、現地製作的海報及油畫等;不禁被這場域的背景、活動的模式、氣味及離開這裡之後的未來想像一一開啓;空間中所帶來的時間及歷史感也不斷的往返跳躍。這消逝的片刻風景,似乎從台灣人藉由大眾媒體上所熟習的議會現場,打開另一扇較為冷靜、或比媒體奇觀更為奇觀的場景。這部作品於 6 月 20 日至 10 月 27 日在東京森美術館「森美術館館藏展010:假新聞?」中展出。

作品《她是我阿姨》中,影片的主角(阿姨)與藝術家余政達並無真實關聯,卻透過余政達給予的指稱及文字輕巧地連接上某種「關係」,藝術家成為作品中媒體的中介。影片中的攝影機像觸鬚般捕捉整個事件過程,並寄生於新聞媒體的團隊之中跟著游移,影片中所有的參與者、幕後綜藝效果的配音以及有意識地稱主角為「阿姨」,都讓這段影片變成新的事件,脫離原本的真實。作品企圖表達在媒體化的過程中,觀眾與真實的事物疏離,與虛擬的媒體影像親近,此刻,媒體成了事實的製造者,虛擬的媒體影像比「現實」更加真實。 

余政達在作品《爆破台灣島》中,以輕鬆的手法擬造了一個「微型媒體」,匿名的受訪者正娓娓敘述著他們各自得到的第一手消息。每個人的說法各有落差,說明了此事本身資訊不透明的狀態,但大抵指向某個共同的虛構文本——台灣的國家元首準備炸毀全島,並計畫邀請國際著名爆破藝術家跨刀相助,同時進行全球SNG連線直播,讓全世界看見這歷史性瘋狂的一刻。在全島埋設炸藥的兩年工期中,知情的台灣民眾四處尋求其他國家收容,至全島沉沒消失的那天,台灣人民將四處散布在全世界各國。此作透過一種仿媒體傳播的「人云亦云」遊戲,讓民眾實地體驗了台灣做為幻見對象的可能。 

對藝術家余政達來說,《中華民國頌》是一首在集體意識中象徵國家的歌曲,既澎湃又洶湧,這種體會來自余政達短暫旅居美國的期間,但當他試著去細讀這首歌曲的歌詞,赫然發現歌詞堆疊著的是成串的中國歷史符號,完全與現實的台灣處境無關,像是一種單純回想過去、卻無法挽回早已失去的輝煌。余政達透過教唱外國人的方式,利用他者身體的拼湊來完成這件歌唱作品,進而回應集體記憶的荒謬性與其觸碰國家主體的荒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