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之聲特輯 – Su Misu

Su Misu 攝影之聲特輯SHOUT IV

Chi-Wen Gallery 與攝影之聲合作最新出版攝影特輯SHOUT IV,集結Su Misu與其他兩位攝影師作品,藝術家藉由日本繩縛與影像,探討與對象之間的關係。這本攝影書限量500本,Su Misu作品之龜甲縛由藝術家與皮繩愉虐邦成員手工綁縛。

單慧乾於加拿大多倫多當代藝術博物館展出

單慧乾於加拿大多倫多當代藝術博物館展出

單慧乾作品《Tell me everything you saw, and what you think it means》(2018)《Illocutionary Utterances》(2018)於加拿大多倫多當代藝術博物館「Age of You」展出,這個展覽探討極端個人主義如何發展出來與今日自我主義對個體的意義,由Shumon Basar、Douglas Coupland 和Hans Ulrich Obrist 三位策展人共同策劃,Daly & Lyon 打造平面設計,展出作品來自全球各地超過70位不同領域的視覺創作者,包括藝術、設計、電影製作、攝影、表面與電子音樂等,展覽時間自2019年9月5日至2020年1月5日。

單慧乾將於11月28日展覽現場與打擊樂音樂家 Nikki Joshi 重演 Chi-Wen Gallery 委託製作作品《If I had the words to tell you we wouldn’t be here now》(2019)

余政達獲邀參加紐約Performa 19 雙年展

余政達獲邀參加紐約Performa 19 雙年展

余政達獲邀參加紐約Performa 19 雙年展,利用一系列現場直播與預錄表演,挪用電視實境秀的視覺與敘事語彙,探討西方社群媒體上的名人開箱和飲食流行文化。余政達創造出「FAMEME」這個角色和打卡聖地「榴槤博物館」,角色設定為一名臺灣農夫前往紐約市推廣榴蓮,一種原產於東南亞刺鼻、帶有臭味的熱帶水果,這個創作計畫旨在敘述外國人對美國文化中追求一夕成名與大眾認可的歷程,FAMEME的野心將他自己帶到社群媒體上網路名人的世界,企圖利用最新的行銷趨勢與媒體狂熱現象,滿足自身對資本主義的需求。Performa 19 雙年展將於11月1日至24日舉行,2019年11月12日下午6:00進行藝術家對談「The Afterlife of Live Performance」。

FAMEME由Performa製作總監Esa Vincenty Nickle與臺北市立美術館蕭淑文共同策劃,臺灣文化部與紐約臺北文化中心大力支持,並與Wallplay共同展出。

FAMEME為Performa 19雙年展台灣館的一部份。

播放影音

陳瀅如、洪子健、袁廣鳴作品於義大利Asiatica電影節播映

陳瀅如、洪子健、袁廣鳴作品於義大利Asiatica電影節播映

陳瀅如作品《共登世界大同之境》、《超星鑑定III:熵:25800》、陳瀅如與洪子健作品《芻狗》、袁廣鳴《異鄉人》、《日常演習》將在9月6日至8日於義大利羅馬國立二十一世紀藝術博物館播映,本節目為義大利Asiatica電影節系列單元「Flowers of Taiwan」。

余政達受邀於漫遊者藝術節演出

余政達受邀於漫遊者藝術節演出

藝術家余政達接獲柏林世界文化中心邀請,將於2019年8月31日參加漫遊者藝術節(Flaneur Festival),這檔節目與德國漫遊者雜誌(Flaneur Magazine)合作,第八期雜誌將以台北康定路/萬大路為主題,這兩條主街穿越台北最老的街區,艋舺既可視為台北的中心,又有人認為是台北的邊陲地帶。藝術家余政達以臺灣藝旦王香禪為基礎,以藝旦之姿變身鋼琴酒吧老闆娘「Shasha」,邀請藝術節與會貴賓一同演出。

余政達於廣東時代美術館展出

余政達於廣東時代美術館展出

余政達作品《形容詞舞蹈》(2010)於廣東時代美術館「比賽繼續,舞台留下」展出,展覽標題靈感來源於1980年代中期廣泛流傳於香港和內地市民社會中的一句俗語,它蘊含了對於美好生活的期許、對社會未來的集體想像。隨著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40年的進程,中國成為國際舞台冉冉上升的新星,個體卻在現實生活迎接著諸多懸而未決。透過24位藝術家作品,展覽將身體與表演性視為一種回應主體缺席與在場的方法。展覽時間自2019年6月22日至8月18日。

單慧乾於英國海沃德美術館展出

單慧乾於海沃德美術館展出

單慧乾(Victoria Sin)作品《A View from Elsewhere, Act 1, She Postures in Context 》 (2019) 將於英國倫敦海沃德美術館展出,聯展「Kiss My Genders」探討並歌頌性別認同與性別流動,由全球30多位藝術家展出超過100幅作品,創作年代橫跨50年。展覽自2019年6月12日至9月8日。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展出“Awakenings: Art in Society in Asia 1960s–1990s”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展出“Awakenings: Art in Society in Asia 1960s–1990s”

Awakenings: Art in Society in Asia 1960s-1990s》巡迴到最後一站新加坡國家美術館,參展的臺灣藝術家早期重要作品包含王俊傑《FACE╱TV》(1989)、王俊傑與鄭淑麗《歷史如何成為傷口》(1989)、張照堂《板橋》(1962)與陳界仁《機能喪失第三號》(1983)。《Awakenings: Art and Society in Asia 1960s-1990s》是由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韓國國立現代美術館和新加坡國家美術館三館共同策劃,引薦1960年代至1990年代之間前衛藝術運動的國際知名重要當代亞洲作品,參展國家包含中國、印度、日本、台灣、韓國、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緬甸、泰國與柬埔寨。展出期間自2019年6月14日至2019年9月15日。

余政達、黃漢明於巴黎舉辦工作坊

余政達、黃漢明於法國國家舞蹈中心參與工作坊

藝術家余政達、黃漢明繼去年底巴黎龐畢度中心的邀約之後,將再度於 6 月 17 至 21 日,應邀參加法國國家舞蹈中心工作坊,並於6月22日舉辦的周末派對「Watermelon Sisters Go Camping in Paris」中展演其作品《西瓜緣》。

單慧乾將於威尼斯雙年展開幕週演出

單慧乾將於威尼斯雙年展開幕週演出

2019年威尼斯雙年展將加入表演藝術,開幕週「Meetings on Arts」單元將有八檔演出,包含畫廊藝術家單慧乾,將帶來 Chi-Wen Gallery 委託製作作品《If I had the words to tell you we wouldn’t be here now》(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