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政達受邀於墨西哥Instituto Alumnos 藝術中心展出

余政達受邀於墨西哥Instituto Alumnos 展出

余政達的四頻道同步錄像作品「Tell Me What You Want(2015-2017)」受邀參加墨西哥Instituto Alumnos 展覽「 擺拍敘事」(Narratives of Exchange)播映。展覽關注當代如何透過利益交換重新發明語彙,以基本理論敘述普遍經濟現況,並利用藝術家作品分層以社會政治批判角度來討論利益交換,共計三位臺灣藝術家與四位墨西哥藝術家參展。展出時間自2018年11月8日至12月23日止。

藝術家陳瀅如入圍哈恩內夫肯影像收藏基金會獎助

陳瀅如入圍2018年哈恩內夫肯影像收藏基金會獎助

藝術家陳瀅如入圍2018年哈恩內夫肯影像收藏基金會 – LOOP 錄像藝術製作獎助。哈恩內夫肯影像收藏基金會(Han Nefkens Foundation)成立宗旨為協助蓬勃發展的當代錄像藝術製作,以亞洲地區作品或來自亞洲各國的藝術家為主,並與西班牙巴賽隆納米羅美術館合作(Fundació Joan Miró),特別針對擁有國際觀點的潛力藝術家提供獎助金,以利錄像藝術作品製作,為入圍者提供藝術生涯發展的強力後盾。

獎助專案製作為期一年,新作品將於米羅美術館及LOOP 2019會中播映。

劉肇興作品《廓拉》於北京紅磚美術館展出​

劉肇興於北京紅磚美術館展出

北京紅磚美術館將於11月3日推出十位來自亞洲大陸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藝術家群展《儀禮・兆與易》,展覽由Tarek Abou El Fetouh 策劃,參展藝術家包括新加坡藝術家何子彥(Ho Tzu Nyen)、中國藝術家胡曉媛、印度裔藝術家 Anish Kapoor、日本藝術家樫木知子(Tomoko Kashiki)、韓國藝術家朴贊景(Park Chan-Kyong)、台灣藝術家劉肇興(Jawshing Arthur Liou)、俄羅斯藝術家Taus Makhacheva、黎巴嫩裔藝術家Walid Raad、泰國藝術家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Chai Siris。

十位藝術家的作品被置於歷史與當下的思想體系之內,使無意、未知與神秘得以顯現。作品以其觀念與形式,材料與媒介,姿態與行動形成一條想像中的儀禮之路,同時探索了「變異」(變態)的不同表達;這場詩意之旅引領我們質疑敘事的確定性,激發反思和追尋預示徵兆的慾望。

點此查看中國環球電視網採訪報導(英文)。

展覽現場照片由北京紅磚美術館提供。

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展出王俊傑早期重要錄像作品

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展出王俊傑早期重要錄像

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近期展覽《Awakenings: Art in Society in Asia 1960s-1990s》展出臺灣藝術家早期重要作品,包含王俊傑《FACE╱TV》(1989)、王俊傑與鄭淑麗《歷史如何成為傷口》(1989)。由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韓國國立現代美術館和新加坡國家美術館三館共同策劃,引薦1960年代至1990年代之間前衛藝術運動的國際知名重要當代亞洲作品。臺灣參展藝術家還包括張照堂《板橋》(1962)、陳界仁《機能喪失第三號》(1983)。

展期:2018年 10 月 10 日至 2018年 12 月 24 日

余政達與黃漢明合製《Watermelon Sisters》將於龐畢度播映​

余政達與黃漢明合製《Watermelon Sisters》將於龐畢度播映

余政達與擅長數位媒體裝置的新加坡藝術家黃漢明合製的作品「西瓜緣」(Watermelon Sisters)。兩位藝術家在錄像中莊扮成女性演出,使用饒舌與舞蹈等大眾流行文化元素的形式語言,探討性別認同,該片為龐畢度藝術中心為9月份「前瞻電影」(Prospectif Cinéma)節探討酷兒(queer)身份所選映的七部錄像影片之一。策展人馬容元亦將於影片放映後參加座談,與觀眾互動交流。

劉肇興受邀參與「神聖空間」展出

《紐約時報》劉肇興受邀參展「神聖空間」

劉肇興的兩部錄像作品 Saga Dawa 及 Kora 受邀參與美國紐約魯賓藝術博物館的展覽「神聖空間:通往…的道路,與藏傳佛教展覽室」。錄像作品 Saga Dawa 受《紐約時報》評論報導。

展期:2017 年 11 月 17 日 – 2018 年 10 月 15 日

袁廣鳴受邀參與「Tomorrowland」展出

袁廣鳴受邀參與「Tomorrowland」展出

袁廣鳴錄像作品《明日樂園》 (Tomorrowland, 2018)、《日常演習》(Everyday Maneuver, 2018) 與《能量的風景》(Landscape of Energy, 2014) 受邀參與英國倫敦南岸藝術中心 (Southbank Centre)「Tomorrowland」展出。

展期:2018 年 6 月 20 日 – 8 月 6 日

余政達受邀參與「放映 II」

余政達受邀參與「放映 II」

余政達的錄像作品《Tell Me What You Want》(2015-17) 受邀參與錄像藝術家聯展「放映 II」,於香港馬凌畫廊展出,展出藝術家亦包含 Chi-Wen 畫廊現正展出的藝術家陶輝的錄像作品。

展期:2018 年 7 月 26 日 – 9 月 6 日

陳瀅如受邀參與「靈魂的墓穴、神廟、機器與自我」展出

陳瀅如受邀參與「靈魂的墓穴、神廟、機器與自我」展出

陳瀅如三頻道錄像裝置作品《超距作用》(Action at a Distance, 2015) 參與「靈魂的墓穴、神廟、機器與自我」展出。

本展藉由高雄市立美術館現代至當代典藏作品,以身體作為思辨台灣後殖民歷史處境文化、政體及集體意識等面向的觸媒,探索自1920年代殖民時期台灣發展視覺形式所展開的現代性身體,及其視覺語言的綿延性在時間差異中不斷產生之轉譯,身體如何作為探測、中介歷史與他者、事件的切片。

展期:2018 年 7 月 28 日 – 10 月 21 日

海蒂・芙歐特受邀參與「PLAY」藝術祭

海蒂・芙歐特受邀參與「PLAY」藝術祭

海蒂·芙歐特裝置作品 «When all the world is a hopeless jumble» 參與「PLAY」藝術祭。
「PLAY」藝術祭邀請來自18個不同國家的40位藝術家,呈現60件室內與戶外當代藝術作品,分佈在科特賴克市(Kortrijk · 比利時)的16個地點。

展期:2018 年 6 月 23 日 – 11 月 1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