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巴賽隆納 LOOP 國際錄像藝術博覽會-作品

2021 巴賽隆納 LOOP 國際錄像藝術博覽會

余政達
2021 年 11 月 16 日 –  18 日

Selected Works

Ode to the Taipei Biennial
Ode to the Taipei Biennial
Ode to the Taipei Biennial
Ode to the Taipei Biennial
Ode to the Taipei Biennial
 

余政達《臺北雙年展之歌》,2016
媒材:單頻道動態影像,彩色;有聲
長度:08′ 06”

Chi-Wen Gallery 在 2021 年巴賽隆納 LOOP 國際錄像藝術博覽會推出余政達 2016 年的作品《臺北雙年展之歌》

「雙年展」永遠存在著在地發聲與國際定位雙重的問題,它是一個不可缺席的舞臺,相反地也可能是一個揮之不去的包袱,二十年來的臺北雙年展努力引介臺灣當代藝術,尋找著國際接軌的可能。回顧這段歷史,將1996年臺北雙年展視為一個起點,將當時的雙年展宣言改編成唱誦的歌詞,譜寫成一首「A capella(無伴奏合唱)」的曲目,參照當時六位男性策展人的結構,邀請分成高、中、低音三部的六位專業歌者,在極富現代性的臺北市立美術館建築大廳中演唱。A capella(無伴奏合唱)是十五和十六世紀常見的教堂音樂,到19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再興,以純人聲多部和唱來創造洗滌人心的音樂形式。錄像中六人靠著指揮的節拍來統合多重的口腔發聲與話語,隨著持續行進的樂譜與交織的音符,悠揚的合聲在挑高的建築空間中折射出如宣言所描述的「臺灣藝術主體性」,隨著曲目最後兩個音符的完結,看見的仍是在國際潮流下,臺灣政治情境的自我幻見。

關於藝術家

余政達1983年生於臺灣臺南,現居住、工作和創作於臺北。

余政達一直對於語言在文化差異中所產生的不精準及落差感興趣,而這種由於語言斷裂的情況所帶出的身份、權利、再造與轉譯,透過其作品一貫預演式的身體表演和語言複誦,展示現實生活中進行一種看似編排好的情境。

近期重要展出包括:臺灣臺北市立美術館「藍天之下:我們時代的精神狀況」(2020);中國上海明當代美術館「神秘參與」(2020);美國紐約Performa雙年展「FAMEME」(2019);法國巴黎法國國家舞蹈中心工作坊「Watermelon Sisters Go Camping in Paris」(2019);法國巴黎龐畢度藝術中心與丹麥哥本哈根夏洛特堡宮「Tell Me What You Want」(2018);臺灣鳳甲美術館個展「Tell Me What You Want」(2017);韓國光州市立美術館「Life in Between — Delight and Discomfort」(2016);法國巴黎龐畢度藝術中心「Polyphonies」(2016);德國第六十五屆柏林國際影展「Forum Expanded」單元展出 《Practicing LIVE》(2015);第二屆中國中央美院雙年展(2014);國立臺灣美術館台灣美術雙年展「臺灣報到」(2014);美國紐約亞洲當代藝術週論壇(2014);第十屆上海雙年展「社會工廠」(2014);美國紐約ART+網路雙年展(2013);國立臺灣美術館亞洲雙年展(2013);美國紐約皇后美術館年度計畫(2013);第五屆澳洲墨爾本媒體藝術雙年展(2012);法國圖魯斯亞洲製造藝術節(2012);第五十三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2009);奧地利林茲復刻雙年展(2009);第六屆臺北雙年展(2008)等。

余政達於2012年獲東京藝術博覽會培根獎、2008年獲臺北美術獎首獎。

Press & Review